一个女人,背着7宗命案,潜逃国内23年。自以为很侥幸,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一颗摄像头,最终还是“抓”到杀人犯劳荣枝。
被抓前的过程是酱婶儿的,据央视新闻,11月28日,厦门市思明公安分局刑侦大队,通过大数据信息研判发现,一名疑似命案逃犯劳某枝的女子,出现在厦门某商场一带。
随后,警方通过DNA数据对比,确定她就是命案逃犯。
这已经不是警方第一次,通过人脸识别大数据+DNA数据比对来抓坏人了。
“北大弑母案”的凶手吴谢宇,也是在重庆江北机场送人时,被摄像头捕获人脸,警方根据大数据对比,确认是吴本人,最终吴谢宇落网。
此外,截止目前,警方还从张学友演唱会上,抓了不少逃犯。
2018年张学友演唱会苏州站,22名在逃人员落网。这其中,也涉及到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
为什么过了23年,大数据还能认出来是她们呢?
事实上,逃亡期间,劳荣枝还曾整容,但是人类的颅骨、瞳距、虹膜却不会变化。
所以,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人脸识别技术,才能认出来她就是逃犯。
“笑问客从何处来”,深度学习有答案
所谓深度学习,其实指的就是训练神经网络的过程。
神经网络,就像你的大脑一样有记忆。
举个例子:你给一个神经网络,看过你家猫在睡觉、吃猫粮、静蹲和跳跃时的不同照片,那么神经网络就会记住这只猫呈现在照片中的所有特征。这只猫也许以后会变胖、毛发也会减少,但是神经网络已经牢牢记住这只猫的不变的特征。
用术语来说,就是“当一张图像流过神经网络的时候,会进行特征点提取,而所谓的特征点,在数学上就是一个高维坐标”。
深度学习的诞生和优势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经有深度学习的存在,但是当时可分析的数据量太小,所以深度学习并没有引起注意。
2006年, 深度学习教父杰弗里·希尔顿(Geofrey Hinton )提出快速计算“受限玻耳兹曼机”网络权值及偏差的CD-K算法,这直接导致DBN等深度网络的诞生。
它的优势在于:第一,深度学习拥有持久学习力,数据规模变大,它的性能会跟着变强;第二,深度学习可以直接从数据中提取特征,可谓省时省力。
深度学习在国内外的应用
在国内,阿里巴巴、科大讯飞、百度和中科院自动化所等公司或研究单位,都在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语音识别或人脸识别。
比如,2019年3月,马老师就曾在德国汉诺威IT展览会上,向德国总理默克尔展示支付宝的刷脸支付。
几个月后,蚂蚁金服高级专家张洁,曾在采访中表示,“支付宝人脸识别深度学习采用的是x60人脸区域(Patch)的多层卷积神经网络。多层卷积神经网络有三个核心,局部感知 、全值共享、时间或空间亚采样,这三种思想的结合保证了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位移、尺度和形变不变性。”
此外,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技术、微信语音识别技术,都一定程度上使用到深度学习。
感想:看到这些,不得不感叹技术的力量,科技真的能改变一切;想想眼前的外贸困境,想想近些年涌现的各种客户开发新方法新平台,突然感觉豁然开朗了。或许真的应该去尝试一下新方法了,这些方法在技术的推动下也在更新换代,有些外贸平台已经和人工智能技术紧密融合了,或许真的可以帮助我走出困境、开发出很多新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