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处于快速发展和变迁的过程中,人们渴求进步,向往成功,并对下一代寄予了非常高的期望。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使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意愿更加强烈。现在的高等教育中大量引进西方教材、理念和案例,给现代年轻人带来许多新的知识和视角的同时,也引导他们站在管理者甚至是CEO的角度,探讨如何思维、决策和解决问题。在这种特殊的社会背景和教育导向作用下,许多刚从校园里走出来的年轻人,胸怀远大抱负,渴望施展拳脚,可一旦真正进入工作岗位,开始从基层、细微、基础的事情做起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是大材小用,对前景充满困惑,感到失落,甚至开始不思进取.
在与年轻员工,尤其是新进员工的接触和交流中,我发现这个现象在新一代年轻人中非常普遍,特别是受一些急功近利的外部环境影响,更容易使他们失去耐心。对于这些年轻人,我总会提醒,一定要有耐心,做到“高处着眼、低处着手”。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一位大型跨国金融企业在中国的高管谈论到中西管理文化的区别时,他满是感慨地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他所管辖的是该跨国金融企业在中国的某个金融运营后台,一共有2000多名员工,其中很多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由于是后援性质的操作岗位,学历要求不高,绝大部分都是大专学历。他经常与年轻人交流,辅导和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和工作方面的问题,但也常遇到一些他无法解答的问题。在一次新员工交流会上,一个小伙子举手说:“我希望用15年时间成为我们公司的全球董事长兼CEO,请问我如何才能实现?”他当时就愣住了,面对眼前这位意气风发的后辈,他知道作为主管应该给员工的是一个正面的答复,鼓励他要好好努力。但他当时却做不到,他能想到的是,自己毕业于香港一流大学,已经在这个公司勤恳地工作了25 年,还只是该公司在中国一个单位的主管……
显然,这个年轻人超越现实的想象力和渴望急速成功的心态是令他震惊的主要原因。但与这些年轻人的成长背景和教育环境联系起来看,有这样的想法也不会觉得奇怪了。如今的年轻人,成长的环境不同了,思维也更活跃,有着更强的想象力和事业冲劲。他们正在为中国企业,甚至为整个中国,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想法,增添新的动力。但这种想象力和脚踏实地的工作能否很好地结合起来,则是我最为关心的。因为大部分年轻人都会经历这样一个思想过程,会逐渐认识到现实的情况与想象的理想轨迹存在差距,其中一些人可以调整心态,开始踏实起来,还有一些则依旧喟叹着怀才不遇、社会不公,甚至因此走向沉沦。
在每年的招聘中,平安都要吸收很多优秀的年轻人加入公司。他们大都心怀梦想,憧憬未来。其中不乏成绩出类拔萃的,还有不少是国外留学归来或是出身名校。然而在工作几年之后,我发现,他们中只有懂得踏踏实实地从最基层、最普通的事情做起的人,才能真正获得成长。
这让我联想起评价年轻人,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常用的一个词——“眼高手低”。这里我们不妨赋予它一种新的含义——“高处着眼,低处着手”,这两个词,前者是希望我们的年轻一代,要有理想,有抱负,要有宏观的视野,有高远的追求;后者,则是希望他们能够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从基础,从细节,从底处开始,把每一件小事情做好。中国人讲究“厚积薄发”,实际上也是这个道理。越懂得做好细微的工作,越多地积累底层的经验,就越有可能发展得更高。
我希望我们的年轻人都能做到“眼高手低”。要有远大的理想,甚至要敢于做“梦”,这样才有打拼事业的激情,才能有动力投入到每一天辛苦的工作中,才能有勇气品尝人生的甘苦。要想成为董事长,必须先在现有的岗位出类拔萃,长远的理想要通过一个个阶段性目标的达成,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努力去实现。年轻人要在现有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并且不断在细节上追求完美,这样才能培养出过硬的专业能力和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才能最终脱颖而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低处着手”比“高处着眼”更重要,更能从中得到收获。公司的优秀员工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做“抬头看路,低头拉车”,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此外,“眼高”也要高到切合实际,太高的目标会让人失望,应对自己的能力和基础有一个清晰的判断,为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和发展的方向。“高”的目标和方向清楚了,“手”就要通过努力去培养和锻炼来达到这个目标所要求的技能和素质,以及基础的业绩,这样目标才有可能和日常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总之,“眼高”与“手低”并不矛盾,而且不仅仅适用于刚刚工作的新人,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
有一年中欧的MBA学员毕业,院长邀我为学员们写几句寄语。思索再三,我只写了十二个字,其中两个很重要的字——“耐心”。MBA的课程经常教学员站在CEO立场上进行战略决策。但真正踏上工作岗位后,他们离CEO的位置还很远,这个时候更需要他们耐心地在某个特定的专业岗位或专业领域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很基础的工作。如果耐心不够,老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脚踏实地工作,不仅不能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影响自己和团队绩效,而且长远来看,反而影响了自己高远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