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率如何扛住高不良?把控风险成为商业银行重启校园贷必须爬过的坎。
银行找到的一种解决办法,就是与学校加强联系、扎根校园。中国银行也采用与高校深度合作模式,由高校和银行共同审核学生借贷需求。
不仅如此,在贷后管理上,商业银行也更多地引入了高校力量。广东建行个金部负责人表示,将通过数据模型监管提前预警。
“如果贷款消费情况要被学校掌握,就不会去申请相关贷款了”,多名广东高校的大学生日前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据南都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广发银行和青岛银行等均已推出校园贷产品,这些银行如何做好针对学生贷款的风控引发关注。
“我们与高校合作,依托于原有的校园银行体系,经过该体系培训合格的客户才给予准入第一轮筛选”,广东建行个金部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另据南都记者了解,在贷后管理上,商业银行也更多地引入了高校力量。
银行:
各出奇招抢占校园贷市场
学生的消费需求一直存在。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大学生消费金融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达到了4524亿元,同比增长4.7%;不仅如此,庞大的在校大学生基数奠定了大学生千亿元量级的消费规模,预计到2019年,大学生消费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
日前,多名广东高校的大学生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购买电脑、手机等一些电子产品以及旅游时,会有借款需求。华南理工一名大三学生表示,“因为一方面感觉自己长大了不适合再向父母要太多生活费,但又希望有一些其他的大项开支,所以确实存在这种需求”。
大学生信贷消费需求的存在,已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但又不能简单地一关了之,如何妥善引导大学生信贷消费需求,成为当务之急。
此前由于银行“正规军”的缺席,校园贷市场经历野蛮生长、乱象丛生。新上任的银监会主要负责人前不久曾对校园贷引发的恶性事件进行反思,并要求“把正门打开”,研究如何让银行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贷款服务。
“这次在整体收缩的大环境下,对校园贷开正门,唯一的解释就是无论监管层面还是从业机构层面都意识到,校园贷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而且需求量还很大,以至于不开正门便不能堵偏门”,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指出。
南都记者采访了解到,校园贷“正规军”渐成规模,目前各家银行推出的校园贷产品基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推出针对大学生的信用消费贷款产品,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是其中的代表;二是推出大学生专属信用卡,工商银行、广发银行等选择了这一产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