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收到朋友的一条短信,对我讲感恩节快乐!
对于洋节日我是不太关心的,不过我对感恩这两个字,却产生了兴趣,上网查了一下: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美国人发明的感恩节。 姑且不论今天的感恩节美国人都是如何过的,但这个节日却的确是因为要感恩而产生的!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还聊起了这个话题。朋友说人要有“三心”——包容心,爱心,感恩的心。撇开前两者不论,仅谈这个感恩之心,在日前的社会中是被很多人忽略了的。现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张扬自我个性的社会,人们往往把注意力都放在了自己身上镀了无数金的光环上,我拥有什么样的资历,我拥有多少的资产,我为社会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但是,我们却忽略从我们出生一直到取得今天的成就,这其中的每一步都是和别人的帮助离不开的。
没有母亲的艰辛的怀胎十月,哪来的我们?没有父母十几年的含辛茹苦,怎么养大了你我?是谁教育你成材?这些我们当然都还记得,可那些被我们遗忘的了呢?你还记得在学堂中,谁借过你铅笔橡皮?新入职的公司,谁第一个给你关心的问候?……都是小事,没必要记得?诚然,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受到的类似的不起眼的恩惠实在是太多了,多到如果每一件事,我们都牢记在心;每一个人,我们都逐一回报的话,那么这些恩将成为我们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可是,这里提到的感恩并非简单的等同于报恩。 您可能问了:哈,你小子废话这么多,敢情是别人有恩于你了,不思报答,一句心里感恩就结了啊!
其实,恩情是无法回报的,饥时一箪之食,美于饱时百馔之味。你潦倒时,三餐无继,友人的一小笔资助可以使你度过难关;你落难时,终日惶惶,友人的三句暖言可以帮你重树信心。这些恩情如何报答?还一些钱,说几句好听的?又或者恩深无以为报,便倾身家性命相答?
报恩,并非物质的等价交换。报恩是建立在感恩的基础之上的。身受着人生历程里的各种恩惠,施者大部分并无图报之意,而时势的变迁,也使我们无法衡量等值的回报。而这一切并不能成为我们“忘恩负义”的借口,我们才需要怀揣“感恩的心”。
感恩就成为一份修养,感恩就成为一种境界。正是揣着感恩的心,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力前进;正是揣着感恩的心,我们才能在成功之时,不得意忘形。正是因为有着感恩之心,我们才会更加珍惜身边的美好事物;正是因为感恩之心,我们才会对这个报以更大希望而不致丢失信心;我们才会懂得要对身边每一个人报以微笑,才会明白应该对困境中的人施以力所能及的援手;才能在偶尔的彷徨中也相信会得到解救,才能在物欲的诱惑下牢记自己的本份。
当感恩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就不会再对这个世界抱有怀疑;当感恩成为一种趋势,我们就不会再感觉到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