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P2P这么久,你真的对平台的资产有清楚的了解吗?
如果答案是否的话,不妨花几分钟时间看看左哥今天给大家准备的平台资产基础知识梳理文章。
首先,我们在P2P平台上,看到的各种标的,背后其实就是资产(也可以说是债权)。通常可以分为两类:有抵押物的和无抵押物的。
怎么理解和区分有抵押物和无抵押物资产呢?
有抵押物的资产:比如我们常见的车贷资产、房贷资产、票据质押等;
无抵押物的资产:比如个人消费信贷、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融资)、融资租赁(债权转让)等等。
不过,这两类的资产,有时候定义也并不是很清晰。
举个例子:车贷资产,有车辆抵押贷款,这是属于有抵押物的资产;也有汽车融资租赁,这个就属于无抵押物的资产。
而且,这两年随着汽车融资租赁行业井喷式的发展,P2P平台做汽车融资租赁的资产业务也渐渐多起来。
虽然,现在市面上的资产种类比较多,但是在左哥眼里,最主流的资产大致是这三类:车贷资产、房贷资产、信贷资产。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监管的原因,现在房贷资产的规模比起14、15年的时候,已经缩水了不少。
左哥印象里,在15年的时候,光是链家网旗下的P2P平台,每天的房贷资产的规模就是以亿为单位。
还有一个现象,我们会发现,每年过完年回来,几乎各个平台都是资产荒,买不到标。
而且今年资产荒的情况要比往年更严重,很多平台到4月份才开始慢慢恢复资产的正常水平。
在左哥看来,这其中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网贷行业的严监管。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因为监管的限额要求,在单个平台上,个人借款上限20万,企业借款上限100万。
这个要求一出,大量P2P平台的资产瞬间变成违规资产。不仅不能继续做,还要一步步清退不合规资产。
本来市面上优质的资产数量有限,但是争夺资产的P2P平台又那么多,平台缺资产就更正常了。
举个例子:一线城市如北上广深的房产抵押贷标的,借款额度动辄几百万,不能做了,只能做做小额房抵贷。
继续举例子:中小企业融资,动不动也是几百万,企业最多只能向5个平台借钱,1个平台最多100万,总共也就500万,太费劲。
另外,尽管上半年是备案整改年,不少平台发的标的都已经符合限额要求,但不代表平台原来的存量资产就解决了。
违规存量资产的清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规模越大的平台需要的过程越漫长。
所以,自从P2P平台的大额标的被监管限制之后,企业贷款资产、大额房贷资产都受到明显挤压。
至于信贷资产,尤其是小额消费信贷,去年经历监管层对现金贷一刀切的强监管后,也有所下滑。
一方面是优质资产量减少了;另一方面,消费贷的逾期和坏账攀升让人担忧,特别是以信贷资产为支柱的龙头平台。
说来说去,很多人会说:左哥,现在是不是只有车贷资产受到的影响比较小呀?
的确,车贷资产既符合限额要求,也有抵质押物,过去的几年一直受到投资人欢迎,车贷平台也是投资人最喜欢投的平台。
但是呢,很多投资人还是太乐观了!
现在车贷资产需要做抵押,一般都是线下进行,车贷平台大多会建立自己的资产端,组建门店,在风险控制上有强有弱。
左哥有认识做车贷的朋友,说车贷水很深,但控制好逾期、坏账和利润的比例,水再深,都没问题。
当然,我不知道朋友所说的水深,是指车辆抵押容易做手脚,还是另有其他意思。不过在他看来,车贷的安全性比起信贷资产还是要高不少。
从左哥对上面几类主流资产的现状分析来看,发现P2P行业尤其是资产端这一块的局限性还是挺大的。
尤其是监管力度的层层加码,进一步限制了P2P资产端的发展。
比如说:
网贷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十三项禁止性行为发布后,「不得将融资项目的期限进行拆分」这一条后来纳入了各地的备案细则和整改验收指引中,借款期限和投资期限不得出现期限错配,为很多打包资产,还有计划标、集合标挖下了坑。
而不得「开展类资产证券化业务或实现以打包资产、证券化资产、信托资产、基金份额等形式的债权转让行为」,也明确限制将多个债权打包成资产包进行转让。
怎么理解上面的两段话呢?
左哥举个例子:比如说原先的融资租赁业务,融资租赁公司将债权一并打包在平台上发售,既涉嫌期限、资金错配(融资租赁项目一般时间较长,1年期的都少见,所以会出现项目拆分的情况),又涉嫌资产打包进行债权转让的行为。
所以,为了保证投资人的资金安全,也为了让P2P更好的回归普惠金融本质,监管没少做工作。监管每进一步,平台就多受一分限制,投资人也多一分安全。
说白了,越往后,P2P平台的优质资产竞争更激烈,越来越不好做。并不是平台真的做不好,而是有些限制了他们不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