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什么要从事经济活动?因为人的欲望需要物质财富的支持,简单的说:人需要吃饭、穿衣、安全地睡觉、方便的出行。
而物质财富怎样获得呢?有两种方法,一是学猴子、学老鼠本能地从自然界中攫取;二是通过有预谋的生产活动获得。
第三个问题,物质财富从哪里来呢?在航天技术还很幼稚的今天,只能说:一切从地球上来,或者更准确地说,从自然界的资源中来。自然界的资源有两种,一种是显性的,即它的自然存在形式就可以直接转化成物质财富,它具有被人直接消费的价值,如:野谷、野果、野鱼、野兽;另一种是隐性的 ,它不能直接被人使用,需要生产加工以后才能成为有消费价值的财富,如:石油、铁矿石等。
在经济学史上,亚当.斯密是一个标志性的分界,即斯密以前的经济学与斯密以后的经济学。斯密以后的经济学是在斯密设定的圈子里进行研究与争辩而发展起来的,或者说我们今天整个经济学大厦是在斯密的理论框架上构建的,而这个理论大厦对应的实物即是我们生活其中的这个全球化的工业文明体系。
斯密以前的经济学,有两个比较有名的门派,一是托马斯.曼式的重商主义;二是魁奈式的重农主义。重商主义者研究国家怎样通过流通贸易致富;重农主义者胸怀比较大些,他们认为商贸使财富从一国转到另一国,但对社会总财富的增长意义不大;而生产才是社会总财富增长的本源。需要说明的是,魁奈等人生活的1757年前后的法国,以农耕为主要色调,因此他们强调的生产,主要指农业生产。
亚当.斯密的理论从生产分工开始,他发现了生产分工的秘密,其意义堪与牛顿的苹果启示与哥伦布的航海新发现比较。他说;“就以制造大头针作为一个例子。这是个极不重要的制造业,然而它的分工却常引起人们的注意。一个没有受过这门训练(分工已经使制针业成为一种独特的行业),又不熟悉制针机械的操作的工人(可能同样是由于分工才导致了机器的发明),即使再努力,一天恐怕也难制造出一枚大头针。而且肯定绝对制造不出20枚。但是现在大头针的生产情况就不同了。它不仅是一个独特的行业,而且被细分成了许多工种,其中的绝大部分又同样成为了独特的行当:拉(铁)丝、锤直、切割、削尖、磨光(以便铁丝的另一端装上圆头)。制作这个圆头又需要两三道不同的作业。安圆头也是一种专门的职业,用白粉擦亮大头针又是另外一种专门的职业。甚至用纸包装本身也是一种行当。于是制造一枚大头针的重要生产过程就这样被划分成了18种不同的作业。而这18种作业在有些制造厂里完全由不同的人操作。不过,在有些厂里也有一个人要完成两三项作业的。我就看见过一个这样的小厂。厂里总共只雇佣了10个工人,其中有些人要连续完成两三种作业。他们非常穷困,因而对装备必要的机器也十分冷漠。但是当他们努力的时候,他们一天也可以生产12磅左右的大头针,而一磅有4000多枚中号大头针。因而这10个人一天便可制造出48000枚大头针。每个人做了48000枚大头针的1/10,一天也就做了4800枚大头针。相反如果他们都单独劳动,而且又没有受过独特的训练,他们一个人肯定一天做不了20枚大头针,也许一天连一枚都完不成。”
人类从事经济活动的生产分工,当然不是从斯密开始的,它具有古老的渊源,可以上溯到我们知之甚少的洪荒时代----------临河的人捕鱼,靠山的狩猎,平野上的人们采集。事实上,在斯密考察大头针生产厂以前,生产分工已无处不在,例如中国,很早就有三百六十个行业之说,假如斯密能到乾隆皇帝主政下的沂州府走走,他会发现那里的生产分工已经相当细,有铁匠、木匠、编织匠、织布匠、石匠、陶瓷匠……郊区的农民虽然自己种粮种菜养猪养牛,但他们许多生产与生活资料,却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制造的。然而农耕社会的生产分工显然不同于斯密的大头针分工,区别在哪里呢?回答是,斯密的分工更精细、更彻底。那么,新的问题是,农耕社会的生产分工为什么能数千年不变呢?答案为农耕社会的财富主要来自于地球表面的田野、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这些东西可加工的链条很短,简单地加工,甚至不用加工就能消费。而工业社会的财富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地层以下,这些矿物质的加工链条很长,必须经过许多专业工厂的努力,才能显露出其使用价值。有人或许又产生新的好奇,那为什么斯密式的分工或者说工业化要从欧洲开始,而不是农耕中国呢?这个问题很有趣,但不是这里要讨论的。
言归正传,生产分工有两大功效,一是能提高生产效率,二是能形成市场。
可以说,一个社会生产分工越细,它的生产效率就越高,它的市场化程度也就越广泛。换句话说,专业生产分工越细的社会,其对市场的依赖程度也就越大,这是不言自明的道理,农药厂的工人要喝酒,只能到市场上先把农药卖掉,再去酒厂买酒;种地的农民需要电视机,他也只能先到市场上卖粮食。在一个全面分工的社会,单个人离开了市场,他的生活会有大的麻烦。
市场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怎样管理市场,使之健康运转呢?首先,市场上不能有特权者存在,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其次,每个交易者都是自由的,他能自由决定自己的买卖行为,不能被强买强卖;第三,市场管理者手中的公共权力是全体市场成员赋予的,管理者需通过民主程序选举产生,他们要对全体市场成员负责,要维护市场的安全与秩序,要对公共事业负责。
新的问题随之产生,排除了外力的干扰,自发自主的交易怎样才能公平呢?斯密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后,笑逐颜开,他发现自发自主的交易行为能得到上帝无形之手的帮助:每个人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竞争获利,不得不想方设法使之物美价廉。每个人都为自己的权利忙碌,客观上却促进了社会财富的总体增长,使其他人也受益。这多么美妙啊,这既合乎人的自私本性,又促进了群体的利益。
需特别注意。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是以下面两大假设为前提的。
第一个假设是,人的所有欲望都是合理的,都应该得到满足。第二个假设是,自然资源近于无限,人有多大生产能力,就能有多大的产出。
这两大假设,同样也是斯密以后的经济学家们的理论前提,一直到今天,都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