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矿工正在教官的指导下进行训练。
中广网北京12月21日消息 在贵阳鳞次栉比的高楼当中,位于交通便利繁华地段的永贵能源办公楼显得很不起眼,要到这个地方往往需要跟出租车司机这样解释,到贵开路的加油站旁。而永贵能源的办公楼下面几层是用作商务酒店。
11月27日,3位在贵州晴隆矿难中靠喝水生存604个小时造生命奇迹的矿工赵卫星、王圈杰和王矿伟悄无声息地从河南老家回到了贵州,住进了这家酒店,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新的职业生涯。他们已经是亚洲最大的煤制气企业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的正式职工,成为旗下永贵能源救护队队员。
而他们的这个生活的转折也正与几个月前那次意外遭遇紧密相连。
王圈杰第一次带人做工就出了事儿
2009年6月,王圈杰正在家里收着麦子。有一天接到在晴隆的老乡工友的电话,说晴隆新桥煤矿急缺采煤工。“一个月保底能拿四五千,快来吧”。
眼看家里的麦子也快收完了,在晴隆煤矿干了4年多的王圈杰正打点行装,准备再赴贵州。消息很快传到了姐夫赵卫星和邻居王矿伟的耳朵里,两人都找到了王圈杰要求与他同往。
自初中毕业后,王圈杰就开始了煤矿打工生涯,已有17年之久,干小班长也有10年了,对当地由邻县老乡鲁万里开设的新桥煤矿,他知根知底,更深知危险,“矿上要帮找人,我绝对不干。”,此前他从未带过人去煤矿打工。这一次两人都主动找来,并执意跟随,王圈杰无法拒绝。
12日来到晴隆,15日开始上工,王圈杰是两人的班长。没想到,就在开工的第三天,就遇到了矿难。
在病房比井下更“饿”
位于河南省中西部的小县城汝阳鲜出名人。7月12日,三人从井下被救出后一度在家乡掀起波澜,家乡人几乎天天都能在报纸和电视上看到他们的消息。而此时三人还躺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与死神继续抗争。
三位十几岁、二十岁就出来闯荡世界的男人,亲眼目睹过许多在重症监护室里死去的例子,深知这里的存活几率。当时三个人都被用黑眼罩蒙住了双眼,护士给他们测体温,腋窝完全夹不住体温针。王矿伟伸手一摸,心里一阵冰凉“还能活么?”,自己胳膊一点肉都没有了,皮跟骨头紧贴着,身高1米73的他当时只有不到40公斤。入院第一晚他只睡了1小时左右,噩梦,梦见还被埋在矿下,并从梦中吓醒,满身大汗。与他同屋的赵卫星则梦见有大水向自己身上泼过来,惊醒。
开始几天他们戴着眼罩一直处于黑暗的状态,看不见,就去想。想来想去,对未来忧心忡忡。以后不能干活的日子里,怎样养活自己及家人,自己没有其他的技能,如果落下什么后遗症以后靠什么生活?他们难以入眠,只能借助药物入睡,但是安眠药也只能让他们睡上1、2个小时、最多3、4个小时。这种睡不着的病根,王矿伟直到现在还在。
从140斤体重骤降到70斤的王圈杰住在另一个监护室,此时只是觉得饿得不行,医院当时只给他们进食稀米汤和蔬菜汁。尽管后来医院给他们的食物逐渐变稠,但是整个住院期间他们感觉都是——“饿”、“非常饿!”、“比在井下更饿!”,一天吃五顿都没法缓解这种感觉。
矿难后生活更窘迫
与世隔绝的“胡思乱想”终究不及现实的烦恼扰人。当他们回到家乡,隆重的欢迎仪式后,面临的是更为窘迫的生活。
王圈杰家中有多病的老父、老母亲,一个12岁的女儿和一个不足4岁的儿子,除了要养活自己一家老小外,几年前因下煤矿砸伤双腿致瘫的哥哥王极端一家也需要他全力接济;赵卫星在家是长子,家中有两个儿子,大的今年12岁,小的只有5岁,家中养老抚幼的担子非常重。王矿伟因为大哥出事,而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大女儿今年也是12岁,儿子尚且年幼。三人都是家里“唯一挣钱的人” 平常务农,挣一点钱根本不够开支,靠外出打工支撑家里。
刚回家的时候,体重只有100来斤,比出事前还差得很远,体质就更虚。他们按照医生的建议,每天坚持出门散步,但稍微一活动,身上就出汗,走路久了,两腿就乏力。晚上睡醒了也是一身汗。
家里人都省下自己口粮给他们补充营养,鱼、肉、蛋没一天断过,“我吃肉,家里人都不肯吃。我媳妇和母亲是一口不沾,两个小孩儿也很懂事,从不跟我抢,说‘都让爸爸吃了,能早点好’。”王圈杰说。
尽管如此大补,在家的4个多月里,他们的体力也只恢复到过去的一半,以前半天干四个小时的活没有问题,现在2个小时已经是极限。
从6月17日遭遇矿难,至今已快半年,三个人丧失劳动能力,几个家庭没有收入只有支出,而且是比平日更多的支出,因为要满足他们的营养,恢复体能。“我结婚十五年,家里是一点积蓄都没有的,哪里经得起这样的花销,要不是社会的捐助,早就活不起了。”家里条件稍好的赵卫星说。
去过三人家的记者这样描述,他们的家里只有些简单家具,几乎没有电器,休养期间吃的肉都是存在邻居家的冰箱里的。
至今未得赔付想讨说法
一方面三人得到了爱心人士和朋友们的支持和捐助,另一方面他们身后非议之声也随之而来。别人看到他们成“名人”,整天在家“享清福”不干活,饮食鱼有肉吃的好,于是人前人后议论他们发了“大财”,以为他们得了几十万、上百万的赔偿。但是,到现在他们还未得到一分钱的赔偿,就连在井下25天的工钱都没拿到。
出院后,他们也看了很多媒体关于他们的报道,“啥名人?我们就是一个农民!说实话,很多媒体不靠谱,都没见过我们,我们也没说那样的话就登出来了!真正采访我们的媒体并不多。”王矿伟对“名人”的称谓看得很淡。
“从出事到现在矿上从未来过一个慰问的电话,别说是赔付了。”赵卫星说。“我们住院的第二天,晴隆县副县长王应琼当时来看望的时候说,县里现在以抢救井下生命为主,他们的事情以后会妥善处理的。”然而,直到10月20日,其他死难者的赔付早已完成,而关于他们的善后还杳无音信。他们三人回到晴隆县,找到了王应琼这位当时新桥煤矿透水事故抢险指挥部的负责人,王副县长对他们的解释是现在指挥部已经解散,而她本人又分管计划生育,便把他们三人带到了煤炭局,交给了一位姓罗的主任。罗主任当即表示这件事情应该由矿上负责,他将帮助与矿上联系。此后,赵卫星每隔一周给罗主任一个电话,得到的答复都是尚未联系,过几天办。
其间他们又找到汝阳县劳动局,咨询此类事件的赔付问题,并申请有否可能请家乡劳动局代为协调。得到回复是,像他们这样在矿难中存活那么多天生还的史无前例,处理上也没有先例。随后他们又来到贵州省工会,省工会认为理论上可以按照工伤条例处理,但是需要定伤残级别,才能按级赔付,而他们的身体状况恐难被定级。
“为什么其他死难的赔付已经完成,而我们的问题无人过问?我们不想敲诈矿主,只想得到一个说法,哪怕只有1000元。”说到这个问题,一向沉默少语的王圈杰变得有些激动。
一个农民工如何面对国企职工的身份?
家里生活早已有些难以为继,而讨要说法无果,尽管身体尚未完全康复,三人不得不向公司要求赶紧工作。
其实早在7月13日,也就是三人获救的第二天,永贵能源的领导就已经到他们家中表示吸收他们为该企业的正式职工,但一直未做工作安排,直至他们提出要求。公司让他们来到了贵阳。
然而在酒店房间里的赵卫星总有些坐卧难安,时而坐着、时而躺着、手中握着电视遥控器总是不停换台,有时他站在窗前眺望不远处曾经住过半个多月的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有时则下楼买份晚报、都市报。
王圈杰和王矿伟,被安排在同一层楼的另一个房间。他们住在宾馆是因为要参加永贵能源针对机关职工的全员培训。虽然有课表,但是授课人都是公司高层和专业技术人员,公务繁忙,因而上课时间总是临时通知,他们只能呆在房间,守着电话等候通知。
“上岗前,先安排王圈杰他们参加机关职工的全员培训,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企业文化,对公司较全面的了解,这也是新员工进公司的必经阶段。”永贵能源综合部部长高永健这样解释对他们的安排。
三个人中,除了王圈杰以外,赵卫星和王矿伟还是第一次住宾馆,第一次正儿八经地参加培训。只有初中文化的他们,听到那些关于发展战略、财务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矿井建设的内容自感难懂,住在舒适的宾馆里,“感觉有点儿浪费。”赵卫星说。“做惯力气活儿的人,不太愿意这样老歇着,还是希望找些事儿做。”王圈杰也对现在的生活表示不太适应。
“能成为国企的正式职工,这是农民工的最好归宿。”他们这样认为。以至于到现在还未签署劳动合同,对于今后待遇,是否解决户口,孩子上学等问题,他们都不敢向用人单位询问,害怕这一从前不敢想的“用命换来的”机遇不小心从眼前消失。永贵能源的领导们的口中也多次流露出这样的意思,招收他们是照顾,如果不是因为矿难的意外,他们是不可能进到这个企业的。
高永健也曾告诉记者关于该公司救护队队员来源,一方面是退伍军人,另一方面是公司内的救护精英。“我们的救护队员踢正步是比武警还要好的,全部军事化训练,多次蝉联贵州省救援技术比武团体第一名。”在高永健的口中救护队是永贵能源的一面旗帜。把他们安排到这里自然是照顾中的照顾。
而王圈杰他们心里却并非无所顾虑。“我长了30多岁,从来没在外头过过年。”眼看春节快到了,王矿伟不知道到时候是不是还能与家人团聚。进入企业,就有了制度的约束,以后自然不能随便请假回家了,虽然这几天培训他们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但是对于员工守则他们听得很仔细。
“家里的地恐怕要荒了。”赵卫星担忧地说。以前做农民工,农忙时他们总会回家,帮着家里干活,女人一个人在家根本没法种地。本来家里的地还能基本满足一家的口粮,以后又少了一份收入,这边的待遇还不清楚,夫妻又要长期两地分居,以后的日子是不是越来越好,他们都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