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需求的稳定增长,原装耗材和通用耗材的竞争逐渐升级。当打印机巨头把“专利封杀”、“技术封杀”等大棒,肆无忌惮地挥向通用耗材的时候,通用耗材厂商不得不努力去寻找新的市场空间。
目前原装厂商爱普生、佳能等宣布不会起诉再生耗材,使得再生耗材这个热门话题受到更大的关注,国内不少耗材厂商也纷纷地将目光投向了“再生耗材”。到底“再生耗材”能否成为通用耗材新的发展方向?
一、潜力无限的市场前景
1、客观情况分析:目前打印机的价格越来越低,但耗材的价格居高不下,换一两次墨盒的费用都可以换一台新打印机了,众多用户有“买得起打印机这匹马,却备不起耗材这个鞍”的感觉。众多消费者需要的是价格可以接受,同时又可以保证质量的耗材产品。
2、魅力所在:原装耗材昂贵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耗材废弃品污染环境同样是个铁证的事实,如果能够有效实现打印耗材的回收和再利用,那么于消费者来说可以省下一笔可观的费用,而且也起到了环保的作用,无论从经济还是环保的角度看,都是合情合理的,而“再生耗材”就是在这种众望所归的形势下诞生了。事实上,一个旧的墨粉盒经过修复再生过程,比生产新品可节约50%的成本,售价也只占原来的70%。
3、聚焦商机:目前国内有不少耗材厂商也从事再生硒鼓、再生墨盒生产,与原装耗材相比,再生耗材在利润上更有保证、同时也符合对环保的需求。据统计,中国去年出口到美国市场的再生硒鼓数约5000万个,国内市场需求也达2400万个,再生耗材在国内外均拥有规模庞大的市场。
在这个打印机“无所不在”的时代,耗材如计算机的粮食,打印机中的血液,经久不衰,方兴未艾,通用耗材的出现使得买洋灯一定要点洋油的时代在我们这一代已经可以不存在了,而再生耗材的出现更是让我们眼前一亮。
二、阳光大道如何走?
有了再生耗材,打印机用户再也不必将打完的粉盒或者墨盒一扔了之,可以把它们放回原来的包装中去然后一个个积累起来,再送到专门的回收地点,这样既可以不污染环境还可以赚回一点额外的收入。不过,也有很多人至今存有疑问,这些墨盒最终以何种面貌“再生”?
据了解,回收再灌装后的耗材通常以两种面貌出现,一种是重新贴上惠普或者佳能等原装厂家的标签;而另一种则是另立品牌,只是注明适用于某品牌某型号的打印机。然而,市场上有些不法商家瞄准了暴利,使用劣质的原料甚至以水代墨,直接假冒品牌产品。
由于再生耗材业在市场充满前景,加上原装墨盒和再生墨盒的差价很大,存在将空墨盒添粉后冒充原装墨盒高价兜售的可能性很大,因此目前的市场还是比较鱼龙混杂。再生耗材要像发达国家一样成为“主流”产品,首先得迈进正规“门槛”,“再生”走上正当途径,除了厂商的自律还需要有法律上的规范保护。于厂商的角度来说,理应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再生耗材,给用户信心的保证,让“再生耗材”也有质量保障。
三、短暂的春天还是永恒的光辉?
为了减少废旧墨盒、碳粉盒等耗材对环境的损害,优先使用可再利用的耗材,正在国外大行其道。但是这些月来,总是不时有打印机跨国公司指出,中国制造的再生墨盒侵犯了洋品牌的知识产权,理应“扫地出门”,虽然目前原装厂商爱普生、佳能等不起诉再生耗材,主要原因是他们在国内外市场也有大批的“耗材垃圾”没有被回收,对环境造成很大威胁,这些耗材厂商回收耗材进行生产正是帮他们解决了不少环保责任,但现在不告不等于以后不告,毕竟回收再利用一直是困扰原装耗材厂商的一块心病,再生耗材始终是影响了原装厂商的利益。
国外市场都鼓励耗材循环再用,国外先进国家早在10年前就制定了回收重利用的法律法规,而我国在这个方面基本是空白。我国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以便与国际接轨,为再生墨盒处境“解围”,理直气壮地发展“再生耗材”。
四、发展的不利因素
再生耗材市场虽然商机四起,但也并非一帆风顺,不容忽视的问题还总是有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消费者的认识误区。消费者对再生耗材产品有所曲解,一看到到回收利用就与会想到媒体刊发的“环保回收墨盒就是造假”“回收黑幕”等文章,把循环再造与以旧顶新相提并论,或者是把循环再造与假冒伪劣产品相提并论。这就需要再生耗材厂商日后加大宣传力度,多消费者多作正确引导了。
2、企业自身的不利影响因素。第一、缺乏强势品牌是再生耗材市场的一个致命弱点,与原装印机厂商相比,原装厂商最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庞大的市场销售方面的网络渠道为支撑,并有好的品牌效应和大量的广告支持,因而他们可以在市场销售价格很高的前提下获得利润(这从多年来,喷墨墨盒价格的居高不下中可以着出);第二、缺乏充足的资本实力,通用耗材厂商资本实力的不足,必然要造成公司在人员、产品广告和营销推广方面产生相当的困难,从而在与强势的原装打印机制造商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3、缺乏循环再造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国际上以及很多的先进国家已有相关的再生利用方面的标准与法律法规出台,而中国在这方面基本上空白。国家尚未出台强制性的打印机耗材回收利用法规,导致环保型耗材生产“无章可循”,市场“无法可依”,使得假冒伪劣耗材充斥市场,导致消费者混淆概念,抵触一切非原装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