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骨骨折微型钛板固定58例体会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车祸事故不断发生,下颌骨骨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下颌骨处于人体面部突出部位,外伤后易发生骨折,我科2001年至2005年收住下颌骨骨折病人58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下颌骨骨折病人58例,其中男53例,女5例,年龄17岁~50岁,平均27岁,单处骨折36例:其中颏部骨折9例、下颌体骨折10例、下颌升支骨折6例、髁状突骨折1例;多处骨折22例,部分伴上颌骨、颧骨骨折及颅脑损伤。
1.2 手术时机
单处骨折待颌面部肿胀消退后即手术治疗(一般为受伤后1周内),多发骨折特别是咬合关系明显紊乱的患者先行颌间牵引,待咬合关系基本恢复后再行手术(一般为受伤后10 d内),对合并颅脑损伤的患者待病情平稳后行手术,一般不超过3周。
1.3 术前准备
术前均行下颌骨正侧位片或下颌骨曲面体层片检查,根据下颌骨正侧位片或下颌骨曲面体层片了解下颌骨骨折部位及骨折线走行[1]。对复杂骨折术前行颌间引以恢复咬合关系。
1.4 固定材料及方法
采用宁波慈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下颌骨微型钛板,厚1.0 mm~2.0 mm,宽3.0 mm,4孔~10孔,纯钛螺钉直径2.0 mm~3.0 mm。
1.5 麻醉方式
单纯颏部骨折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加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对下颌骨体部、下颌骨升支、髁状突骨折以及多发骨折采用经鼻腔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1.6 手术入路
对颏部的下颌骨骨折采用口内入路,颏孔后下颌体、下颌骨升支、下颌角、髁突颈处骨折采用下颌骨下缘切口,必要时向上延长至耳前区,合并多处骨折的采用联合切口。
1.7 手术方法
依骨折线所在部位选择手术切口,先行下颌骨骨折区解剖,暴露骨折断端,进一步掌握骨折的详细情况。单处骨折行骨折手法复位,恢复咬合关系后行临时颌间固定,于骨折断端两侧适当的部位钻孔,微型钛板两块固定,钛板固定方向与下颌骨张力曲线一致;对多发骨折行骨折区域解剖,手法复位后行临时颌间结扎恢复良好的咬合关系,然后微型钛板固定,手术完毕后取除颌间固定,查看咬合关系恢复状况。
1.8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静脉点滴7 d,口腔护理3次/d,三餐后0.口泰液漱口,术后第3天进流食,1周后进软食,共2个月。
2 结果
术后55例咬合关系恢复良好,1个月后复查X片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仅3例局部咬合关系欠佳,经间断颌间牵引、调整咬合关系治疗2周后咬合关系恢复,58例中无一例发生排斥反应。
3 讨论
下颌骨骨折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受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本组中50例为交通事故。临床症状表现为下颌骨区流血、疼痛、下颌运动受限、咬合关系紊乱,患者因下颌区疼痛常影响进食。下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为尽早复位固定,早期骨折复位有精确的复位标准即骨断端和(或)咬合关系,如果延误治疗,骨折端会吸收,错位愈合和改建,骨折复位标准的精确性就会下降,直接影响骨折复位的效果,给骨折治疗、功能恢复带来难度。传统的下颌骨骨折手术的固定材料如不锈钢丝、钢板等,手术时创伤大、操作难度大,术后咬合关系恢复差,且需要二次手术取出。近年来微型钛板固定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体积小,坚固易塑形,不需二次手术取出,越来越受到患者欢迎,下颌骨骨折治疗的目的是恢复骨折前的咬合关系,咬合关系能否恢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们主张对下颌骨骨折病人切开复位后均应行临时颌间结扎以恢复良好的咬合关系,而后行微型钛板固定,手术完成后取除颌间结扎,再次观察咬合关系。术后咬合关系恢复仍然欠佳者则利用颌间牵引精细调整咬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