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日前与腾讯新闻中心联办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当代年轻人中,55%的人对人生缺乏热情,71%的人认为现实生活中充满了焦虑。
就经济方面而言,贫穷和富有之分虽说总是有的,但总体上要好于以前。出生在五六十年代的人们曾经历过得饥饿和贫穷,而当代的年轻人闻所未闻,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更焦虑呢?显而易见,焦虑并非由经济原因决定,而是由精神状态决定的。
精神状态的好坏来源于自身处境或想法与外环境的对比。当人家有车有房有奢侈品自己却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当自己的卑微经济收入与看病贵、上学难的现实相对比的时候;当年同穿一条裤子的同学成了老板或领导而自己还在等每个月薪水救急的时候……
这些情况以前也有,为什么现在更焦虑了呢?信息。过去任何一个时代,人们都没有比现在能接触的信息量更多、涵盖面更广。发达的信息网络是造成这种整体焦虑的最大推手。来源于各行各业的各种好消息、坏消息,每天都看到数不胜数,但大多数的好消息与自己无关,坏消息却极影响心情。
试想这么一种状况,同样在一群人中,某人在各方面都处于中游水平,在不同的时期会出现不同的体现。
换做以前,隔壁阿三是个万元户,家里有彩电冰箱,而自己仅有个小电风扇。大多数的心境是这样的:真羡慕阿三他们家,不过好歹我也不错,还能隔三差五吃顿肉,前边李家才叫苦啊,三天两头找人接米。
换做现在,全国有钱人这么多,人家别墅豪宅香车美女,为啥就我为了买个商品房做一辈子房奴。今天新闻又说,这小贩被打了,那人被车捻了,这个跳楼了,那个自杀了,我会不会沦为跟他们一样的人群。
一样的处境,看怎么想,精神状态完全不一样。
不要被众多的信息所左右,是化解焦虑的唯一办法。如何不被如此之杂、如此之多的信息左右呢?有两个办法:一,看不见;二,当做没看见。
“看不见”是不可能的,除非想过老年人生活,搞搞脑子退化、手脚僵化、种种绿化、等着火化的“四化”,但这决然不是肩负社会责任的年轻人该做的。身处这个信息爆炸时代中,就必须正视这个社会所发生的一切合理的和不合理的现状和法则。
那就只有“当做看不见”。读者可能要问,这岂不是要做当代阿Q,我明明看见了,叫我当做看不见。其实,熟悉网络的年轻一代,即使不打开网页,你都已经知道了今天明天会发生些什么,那些合理的,不合理的,令人悲愤的,令人欢欣的……是的,你接受的信息太多了,但你只在脑中处理这些信息,甚至没有时间对这些信息做出判断,只是成了一个信息容器,更妄谈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了。
没有实践的结果就是以后的状况只会比现在更差,焦虑感只会越来越强。焦虑的反义词是啥?用“振奋”一词吧。什么能让人振奋,你所想的,去做了,成功了,就能振奋!
少接受些对你没用的信息吧。你想到的,认为好的,就去做;有难度,再去找对你有用的信息解决难题,等着看结果;没实现,请继续;实现了,恭喜你。
总之,不能再当个一无是处的信息容器。